超臨界多元流體綜合治理內陸湖的創新開發
 
            王振錕(http://www.sfst.net.cn; 聯繫電話013099434390)
論文摘要: 本文論述了超臨界多元流體技術可迅速、完全和安全的綜合治理 內陸湖的優越性, 可實現治理對象的資源化,變廢為寶
關鍵字: 超臨界 超臨界多元流體 超臨界水 超臨界水氧化 內陸湖
   遵行“加強環境治理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以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問題為重點,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黨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有關環境保護決定的文件精神, 特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召開的迴圈經濟與污泥資源化處理技術高峰會上,公開發佈我們對臨界多元流體綜合治理內陸湖的創新開發研究成果與計畫實施方案, 敬請參加會的領導專家代表予以指導。
    
() 生態溶媒及溶質的超臨界多元流體
   
所謂超臨界流體,是指該流體處於其臨界溫度及臨界壓力之上的一種特定流體,它兼有液體、氣體溶媒與溶質的特點,既是一種很好的分離溶媒,又是一種良好的反應介質,目前國內外普遍應用的是超臨界二氧化碳與超臨界水, 超臨界二氧化碳常用於萃取脂溶性的天然有機物中的有效成分,超臨界水則用於大型熱電站發電可有效降低能耗。由於超臨界水, 臨界二氧化碳的介電常數較低, 屬於非極性溶媒, 在應用上受到極大的限制,1974PeterPanzer經試驗發現,在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內夾帶少量的有機溶劑, 可提高超臨界二氧化碳對有機物的溶解度, 從此就把被夾帶的這一少量有機溶劑稱之為夾帶劑(Entrainer),其夾帶量國內外學術界一般定義為不超過主熔媒的15%,所使用過的夾帶劑品種至今仍局限在十種左右, 每次夾帶的夾帶劑往往是單一品種。目前國內外學者在試驗室條件下測定的夾帶了夾帶劑的超臨界流體的理化參數, 無法考慮到工業應用上的更關鍵的邊壁效應與放大效應問題, 在產業化進程中同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超臨界多元流體(Supercritical multi-element fluid)技術應運而生,超臨界多元流體技術最早是由雲南省專門從事超臨界技術研究和產業化開發的王振錕高級工程師率先提出來的, 其把“超臨界多元流體”定義為“在超臨界水或超臨界二氧化碳狀態下,多種高效均質互溶或高效均勻混合的多元溶媒組成的超臨界多元流體, 其中至少有一主要組份是處在超臨界狀態下, 這一超臨界多元流體, 不僅是優良的分離溶媒, 而且還是具有多功能作用的生物、化學反應介質。”  王振錕高級工程師曾先後在1994年、1996年、1998年、2000年、2002年、2004年全國超臨界流體技術學術及應用研討會上發表過“超臨界多元流體傳質·反應過程開發(Ⅰ、Ⅱ、Ⅲ、Ⅳ、Ⅴ、Ⅵ)”的六篇論文,系統地論證了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超臨界水萃取、超臨界水氧化及其夾帶剤(Entrainer) 應用技術的局限性。而“超臨界多元流體新技術” 則可更廣泛應用於醫藥、食品、化工、環保、新能源、稀貴金屬、納米材料等諸多領域。尤其是在無三廢污染的國際化的保健食品開發、國際化的中成藥開發、新興城市的生活廢水有效處理、農副土特產的深加工、農業廢棄物的有效處理、生物新能源開發、內陸湖的綜合治理、傳統工業污染物的零排放……, 更是其他開發技術難以湊效           對超臨界多元流體的認識, 我們還可回歸到從地球的誕生進化歷史來理解,地球在46億年前誕生時,地球表面覆蓋著1,200℃溫度與10Mpa壓力, 地球大氣以大量水蒸汽、一氧化碳及氮氣為主體,組成超臨界多元流體;到45億年前,由於宇宙能量的放散,地表溫度的下降,導致大量水蒸汽的凝縮,全球浸沉在海水中,當時的海面溫度是150,大氣壓為1Mpa,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氮氣組成;在此後的5億年間,經過地球核心內部超臨界多元流體傳質反應作用,地殼大規模變動,生成大陸的高山和河流,火山氣體中的鹽酸形成酸性雨不斷溶解地表岩石,金屬離子流入海中,被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所吸收形成碳酸鹽的地殼,當時的地表溫度是30,大氣壓為0.1Mpa,在此溫暖的條件下,地球上誕生了原始的生命。在後來的40億年間,,二氧化碳在地球生命體的誕生演變進化過程中及生態平衡中,一直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於超臨界水與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應用技術,具有巨大的可持續性產業化發展的前景,因此超臨界水、超臨界二氧化碳以及以水、二氧化碳為主體組成的“超臨界多元流體”, 不愧稱之為“生態傳質溶媒及溶質”。
   
() 國內外治理內陸湖的技術進展及存在問題
    內陸湖泊被污染主要原因:內陸湖周邊城市人口膨脹;不合理的傳統工業產業化開發;生態建設開發與經濟發展的不同步,難以保證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酸性雨的污染;大規模盲目圍墾;湖區用水過度;城市化未經處理的污水排放;鄉村農藥、化肥的過度超標使用,造成了湖泊污染和富營養化問題日益嚴重。
  我國每年排放的污水約500億立方米,其中一半以上來源於城市生活污水。近年來我國各地陸續投鉅資興建了大量常規生化二級汙水處理廠後,雖然在解決水環境污染、緩解水資源緊張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也不應忽視,內陸湖泊、景觀水體和近海的富營養化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其根本原因在於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氮、磷等元素並沒有在汙水處理廠內得到完全去除, 甚至還帶來COD的二次污染。
   
在回歸自然觀念浪潮的推動下, 國內外環保科技人員又重新開始認識到生物穩定塘、濕地系統的污水自然處理技術的優勢。自然處理系統(Natural Treatment Systems)分為穩定塘系統和土地處理系統。穩定塘系統(Aquatic Systems)是通過水水生生物系統(菌藻共生系統和水生生物系統)對污水進行自然處理的設施。土地處理系統(Soilbased System)是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統的陸地生態系統的自我調控機制和對污染物的綜合淨化功能,對污水進行淨化的設施。自然處理系統目前特別適宜治理一些遠離城市、市政污水管網不完善的地區,如風景旅遊區、度假村、療養院、別墅區等這類分散排放的污水,常規的二級生化處理技術往往難以得到很好的應用。自然處理技術,可以節約資金,就地解決水污染問題,保護水環境。
   
自然處理技術,對治理湖泊富營養化和水污染嚴重的大型湖泊如滇池、巢湖、南四湖、洪澤湖、太湖、洞庭湖、白洋澱等則難以湊效, 人們不盡要問日本的琵琶湖,也是內陸湖,當年的湖水污染不是跟我國的這些湖泊的情況很相像嗎? 鮮為人知的是日本在綜合治理琵琶湖的過程中, 雖然也在零星分散的污染源頭採用了自然處理技術,但不是單純依靠自然處理技術,日本綜合治理琵琶湖,前後已歷時數十年, 投資數百億美元,顯然日本綜合治理內陸湖的經驗不符合中國國情, 不宜照搬。
   
目前國內外許多大專院校以及各國政府所屬的科研單位,耗鉅資進行重複研究處理城市生活污水的單純超臨界水氧化(SCWO) 技術, 姑且不論工藝設備工程等諸多問題在技術上的可靠性, 僅只所需的基建投資及運行費用就令專家學者歎為觀止, 今以滇池為例, 流入滇池的城市生活污水每天40萬噸, 年處理量約1.5億萬噸, 用單純的超臨界水氧化(SCWO) 技術處理, 除可回收純淨水外, 有機質全部氧化為污染大氣環境的二氧化碳, 似乎可稱之為得不償失。
    
() 超臨界多元流體綜合治理內陸湖的技術基礎
    超臨界多元流體綜合治理內陸湖包括源頭汙水處理、湖底污泥處理、水體藍藻紅藻處理、酸性雨宏觀調控、生態化肥農藥開發、傳統工業的零排放工藝開發。治理目標是汙水處理資源化、污泥處理資源化、農業廢棄物處理資源化與工業有機廢棄物處理資源化,嚴防突發人畜惡性病毒病菌傳染病的傳播。
   
超臨界多元流體綜合治理內陸湖包括超臨界水多元流體與超臨界二氧化碳多元流體兩大體系。
3.1
超臨界水多元流體綜合治理內陸湖中的應用
3.1.1
城市生活污水的超臨界水多元流體連續制氫新工藝: 根據超臨界多元流體的定義………產業化的目標是獲取更多清潔氫能源, 不僅可實現處理城市生活污水的零費用, 還有望實現城市生活污水的資源化, 增加城市市政公用事業的經濟收益
3.1.2
污泥淤泥的超臨界水多元流體連續制氫新工藝: 主要用於處理含有機質較多的污泥淤泥, 其機理和3.1.1節介紹的相同, 亦可混入城市生活污水進行統一處理
3.1.2
高濃度工業有機廢水的超臨界水多元流體連續制氫新工藝: 一些經濟效益較好的大型發酵酒精廠、味精類氨基酸發酵廠、檸檬酸類有機酸發酵廠、化學法造紙廠、化學法皮革廠及肉聯加工廠等輕工行業的高濃度有機廢水, 由於組份各不相同,不能用統一的工藝設備進行處理, 經處理排放的廢水, 往往不能達標,而且處理費用也較高, 環保部門很難監測與管理, 但這些工業廢水的共同特點是含有高濃度的有機物, 因此可以考慮推廣超臨界水多元流體連續制氫新工藝。和火法燃燒發電工藝相比, 能量轉換率高, 尾氣無污染大氣環境的SOxNOx氣體排放。
3.1.4超臨界多元流體水氧化(SCWO)工藝在綜合治理內陸湖中的應用: 超臨界多元流體水氧化工藝,就是在超臨界水氧化(SCWO) 技術的基礎上, 選取分步萃取氧化反應,添加多元催化劑的超臨界水氧化等改進措施, 旨在降低超臨界水氧化反應壓力與溫度, 減少投資及操作費用。超臨界水氧化(SCWO) 技術,最早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Modell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提出來的,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可以快速把一切有機物, 完全氧化為水、二氧化碳、氮、氯化物、硫酸鹽和磷酸鹽等無毒的無機物成份,無論它們是化學武器、生化武器、甚至是炭疽熱、非典、禽流感病毒。幾乎立即被氧化破壞與滅殺。在綜合治理內陸湖中, 可開發一種移動式的超臨界多元流體水氧化(SCWO) 裝置, 在遇到一些突發危急事件而嚴重危及內陸湖安全時,能迅速、完全和安全的摧毀一切化學或生物的毒素。
3.1.5
交聯聚丙烯酸鈉樹脂類高強吸水劑在綜合治理內陸湖中的應用: 交聯聚丙烯酸鈉樹脂類高強吸水劑,具有吸取自身重量200倍到1000倍水的能力, 可用作水上客輪湖邊賓館與公園公共廁所間的幹基吸附劑, 進一步杜絕水體污染,使用過的吸水劑,統一集中于超臨界水多元流體連續制氫系統處理。
3.2超臨界二氧化碳多元流體綜合治理內陸湖中的應用
3.2.1
超臨界二氧化碳多元流體清除藍藻紅藻新工藝: 根據超臨界元流體的定義, 可把超臨界二氧化碳、水、藍藻紅藻以及易於降解又無毒的少量有機溶劑,組成均勻混合的超臨界二氧化碳多元流體處理系統,即可分離出已滅殺的藍藻紅藻, 回收二氧化碳迴圈使用, 這一新工藝還可在常溫條件下滅殺水體中的病毒、病菌、有害寄生蟲(如血吸蟲) 、蚊蟲卵……等, 特別適宜于處理景觀水體
3.2.2超臨界二氧化碳多元流體提取內陸湖污泥淤泥中的生物活性物質新工藝: 湖沼沉降污泥,實際上就是新生的地質構造層,它是各種生物體經過複雜的地質生物化學重組所形成的產物,以及各種低級和高級的細菌等微生物生命代謝的結果。原始的動物和植物在長期地質生物化學物質的作用下, 形成了在沉積物中具有光譜特性的有機化合物;同時大部分金屬物在這個特殊的封閉的水底環境中結合成金屬有機結合體,形成各種具有很強的生物活性物質酶和維生素。通過超臨界二氧化碳多元流體分步選擇性萃取新工藝, 可把這些生物活性物質, 分步萃取出來, 國外某科學家, 已從淤泥中提取出一種比“偉哥”作用更強的“天然偉哥”,從淤泥中開發各種高附加值產品潛力廣闊。
3.2.3
超臨界二氧化碳多元流體提取農業廢棄植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質新工藝………農業廢棄植物中還含有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生物活性物質, 其中較名貴的有天然油菜內酯(BR) 、二十八烷醇、輔酶Q10、超氧化歧化酶SOD、花青素(Anthocyanins)天然功能性食用色素、天然殺蟲劑的生物鹼、天然維生素、結晶蛋白質等,可真正實現變廢為寶。
3.2.4
超臨界二氧化碳多元流體回收精製高濃度工業有機廢水中的有機溶劑: 選用超臨界多元流體線上吸附解析精餾創新技術, 可用於回收工業廢水中的腈、酚、鏈烷、環烷、烯烴、芳烴、萜烴、脂族鹵代烴、芳族鹵代烴、醇、醚、酮、醛、酯、脂族硝基化合物、芳族硝基化合物、胺、醯胺等有機溶劑, 其機理就是先用憎水性大孔徑陽離子交換樹脂,吸附工業廢水中的有機溶劑後, 再用超臨界二氧化碳多元流體解析出所吸附的有機溶劑, 對高沸點的有機溶劑, 還需進一步採用超臨界多元流體精餾裝置精製。目前國內新建許多鋰離子手機及筆記本電腦電池生產廠, 耗用大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N-Methyl-2-Pyrrolidone), 由於其比重為1.027g/cm3和水相近較難分離回收, 我們曾建議南方某廠採用這一超臨界多元流體線上吸附解析精餾創新技術治理高濃度的N-甲基吡咯烷酮工業廢水。此外是流化床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時,產生大量的高濃度含腈工業廢水, 也特別適宜採用這一創新技術回收有機腈, 和北方某廠計畫採用的超臨界水氧化技術相比, 其優勢在於投資省、運行費用低、能耗少、國產設備可靠、並能回收有機腈
3.2.5
推廣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超臨界多元流體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技術: 我國內陸湖一般都是魚米之鄉, 農副產業較為發達, 為了保護可貴的內陸湖生態資源, 特建議在內陸湖周圍興建一批無三廢排放的超臨界多元流體農副產品的深加工企業, 對糧蜂等產品, 特別適宜採用超臨界多元流體深加工技術, 其附加產值較高, 現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過發明專利證書的有:超臨界多元流體加工茶葉的方法及產品(授權發明專利證書號第74231);超臨界多元流體萃取精餾煙草的工藝及裝置(授權發明專利證書號第146452); 超臨界流超臨界多元流體萃取精餾裝置(授權專利證書號第563849);用超臨界二氧化碳對花粉進行脫臭保鮮(授權發明專利證書號第33448),其中超臨界多元流體精製蜂產品專案曾列為1993年度的國家級火炬計畫。此外超臨界多元流體深加工技術, 適宜用於花生、大豆油脂產品的深加工, 糧食產品脫農藥殘留物及麥麩、米糠深加工。
   
() 超臨界多元流體綜合治理內陸湖的優越性與可行性:
    4.1
超臨界多元流體綜合治理內陸湖的優越性, 首先從技術基礎上說,能迅速、完全和安全的綜合治理內陸湖, 源頭把關杜絕污染源; 從宏觀調控方面說,在所處理有機物的過程中,沒有SOxNOx氣體排放, 有可能使酸性雨的危害面積逐漸減少; 充分考慮了治理對象的資源化盡可能的提高回收產品的高附加值, 有可能真正實現變廢為寶
    4.2
超臨界多元流體綜合治理內陸湖的可行性: 超臨界二氧化碳、 
   
超臨界水與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在綜合治理內陸湖方面的可行性, 在國內外歷經了數十年的基礎研究的驗證, 在理論上與技術上是可行的; 從國內的技術力量剖析, 我國研究超臨界二氧化碳、超臨界水及超臨界水氧化(SCWO) 應用技術的科研人員較多, 僅在國內學術期刊上發表的以實驗室研究成果為主的論文計6000多篇, 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的發明專利1000多項, 我國在開發石油化工煤化工及超臨界水發電產業中, 造就了大批的從事高溫高壓工程技術人員, 完全有實力開拓超臨界多元流體綜合治理內陸湖的實用技術; 從我國技術裝備的可靠性剖析, 我國在自力更生發展合成氨產業中, 全部高溫高壓設備均由建設單位,直接擇優分散安排在眾多的三類壓力廠製造, 減少了中間供應商, 降低了基建投資, 合成氨廠直接向製造廠進行高壓設備訂貨的經驗, 值得借鑒。 
    
() 超臨界多元流體綜合治理內陸湖的實施方案:
    5.1對本文初步提出超臨界多元流體綜合治理內陸湖的十項方案, 計畫籌集1000萬元資金, 組建超臨界多元流體綜合治理內陸湖的研究發展中心, 進行產業化的開發與推廣工作。
    5.2
對城市生活污水的超臨界水多元流體連續制氫新工藝的開發, 原計劃吸取國外化工工程承包公司經驗, 首先從國內外文獻中篩選可靠的試驗資料, 參考國內外的有關發明專利加以進一步的創新,融合彙集現代石油化工煤化工成熟的化工單元操作過程的工藝與裝置,直接設計實用型的綜合治理內陸湖的創新開發工程的基礎設計,再對其中關鍵性的個別化工單元操作, 按比例縮小, 進行工業性試驗修正設計參數, 可有效的縮短工程開發週期。            2006115日于昆明
主要參考文獻:
1. 王振錕 “超臨界多元流體傳質·反應過程開發()
  第一屆全國超臨界流體技術學術及應用研討會論文集19962129
2. 王振錕 “超臨界多元流體傳質·反應過程開發()
  第二屆全國超臨界流體技術學術及應用研討會論文集1998294297
3. 豬股 新井 邦夫 超臨界流體技術の現狀と將來展望 化學裝置19992月號2730
4. 分子觸媒による超臨界二酸化炭素および液化プロパンの變換 化學裝置19992月號52--54
5. K.Arai.And T.Adschiri.Fluid Phase Equilibria.inpress(1998)
6. T.Adsechiri.R.Shibata.T.Sato.M.Watanabe and K.Arai,Ind. Eng. Chem.Res.,in press(1998)
王振錕“迎接21世紀超臨界流體新技術的產業革命” 現代化工2001321-23
8. 王振錕 “超臨界多元流體傳質·反應過程開發()
   第四屆全國超臨界流體技術學術及應用研討會論文集20029492-497
http://sfst.kmcom.com.cn/index.htm    
The supercritical multi-element fluid synthesizes creative development of manage the inland lake

      環境保護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環境生態


  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環境生態,與體現人與人和諧的社會公平,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當未來30年人口總量、勞動就業和老齡化三大高峰同時來臨時,當我們仍按照拼資源、拼消耗的方式去增大經濟總量時,當我們仍無法解決城市工業化與二元結構、就業的矛盾時,當經濟受益者與環境承擔者因分屬不同群體而使社會矛盾激化時,加快落實科學發展觀就顯得非常迫切。

  中國的發展成本遠高於世界平均發展成本。想瞭解人們生活質量與社會發展的真實水平,就要把代表平均生活質量的恩格爾係數、代表社會公平程度的基尼係數、代表經濟社會協調持續的人文發展指數、代表城鄉差異程度的二元結構指數、代表資源能源利用水平的集約化指數加在一起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較準確的結論。

  我們需要一整套新的國家績效考核體系。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是戰略性的一步。今後官員的政績應該是:創造每單位GDP所耗資源與所釋放的污染物越低越好;本地區每個勞動者的全負荷勞動生産率與單位國土面積所承載的經濟總量越高越好。

  我們應該考慮重新調整國土規劃。國土規劃中的行政區域改革最爲重要,因爲可以從根本上促進區域公平。我們應根據資源、人口、經濟總量與環境生態的不同功能,確定不同目的,設立不同標準,調整不同區域,優化配置不同資源。例如,中國多山多丘陵,若以一個或兩個相對完整的自然地域,特別是以水系爲界來劃分行政區,既有利於區內水土資源的統一開發,也有利於上下游之間的補償協調,更有利於全面規劃與綜合整治環境。

  我們應加快實施生態補償機制。我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應該把區域生態補償作爲重點,還可考慮對生態脆弱地區實行特殊稅收政策。政府還應運用市場手段讓社會各階層之間進行生態補償。富裕人群消費的環境多,應當做出更多的補償。如城市生活污水收費,用水多的應該加倍付費,特困戶在生存用水範圍內應該給予補貼;佔用空間大的高檔住宅、排氣量大的汽車也應該向環境付費。對高價值商品還應開徵高消費稅,並在其中包含一定比例的環境補償費。此外,必須讓污染大戶向污染受害者進行生態補償。我們應提高排汙收費標準,迫使企業爲節約成本選擇治汙。總之,用完善的環境付費和環境稅收政策,可讓高收入階層拿出更多的錢改善環境,讓低收入者享受到更多的環境權益,讓生産者自覺追求環保的生産方式,讓消費者自覺選擇環保的消費方式。我們還應呼籲建立國際環境補償體系。

  我們還應建立國家産業補償制度。這是要解決末端産業對於源頭産業的利益補償;解決二、三産業對於第一産業的利益補償;解決成品産業對於資源産業的利益補償。補償手段應依照資源價格和機會價格,對整個産業體系實施合理的利益分配。我們還應建立有地區差別的環境政策。東、中、西部地區在資源分佈、自然氣候、潛在環境容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

  我們要實行環境資訊公開化,讓公衆知道自己呼吸的空氣怎樣,喝的水怎樣;我們要推行環境決策民主化,在影響公共利益的大型工程開工前舉行聽證會,讓公衆充分發表意見;我們要實行環境公益訴訟,使任何公民、社會團體、國家機關爲了公共利益,都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向國家司法機關提起訴訟。我們必須提高環境法律的執法力度,必須改革環境執法體制,必須重點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必須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的藩籬。

  我們應實行一系列新經濟政策。第一是發展迴圈經濟。因爲它不僅能緩解資源和環境壓力,還能爲生態脆弱地區解決就業問題。第二是開發新能源。以核能、太陽能、風能、沼氣爲代表的新能源技術已在發達國家大量開發,世界新能源年增長速度已超過30%。歐盟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要占其能源供應比例10%以上。中國新能源的發展速度和水平不僅遠遠低於大多數發達國家,甚至也落後于印度、巴西。中國人口多,資源太缺,生態太弱,必須捨得花費最大成本去投資新能源的開發,並利用價格、稅收、財政等政策,激勵新能源走出實驗室得以普及,才是中國惟一可持續發展之路。第三是生態移民。發達地區應劃出一定區域建成西部生態移民經濟開發區。國家生態補償資金要重點用在這方面。

  環保不僅是一門專業,更是一種理念,一種文化,我們一定要最終完成環境文化建設。中國社會的公平訴求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時刻,我們要從環保這個能夠使所有人共贏的領域切入,爲未來的人類開闢道德與美學的廣闊天地。

     世界現有森林面積與蓄積量現在有多少?

  
據聯合國對179個國家調查結果,森林面積爲34.4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7%
  其中,俄羅斯森林面積最大,爲7.55億公頃,巴西爲5.66億公頃,加拿大爲2.47億公頃,美國爲2.10億公頃,中國爲1.34億公頃。
世界現有森林總蓄積量爲3840億立方米。其中也以俄羅斯爲最,爲842.34億立方米,巴西爲650.88億立方米,加拿大爲286.71億立方米,美國爲247.3億立方米,扎伊爾爲231.08億立方米,印度尼西亞爲196.09億立方米,秘魯爲105.93億立方米,中國爲97.89億立方米。
  世界人均擁有森林蓄積量爲71.8立方米,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人均森林蓄積量最高,達244億立方米,非洲爲87立方分米,亞洲和大洋洲發達地區46立方米,歐洲34立方米,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人均森林蓄積量最低,爲19立方米。
 
    森林與人體健康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森林所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吸毒、除塵、殺菌、淨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風沙、調節氣候以及對有毒物質的指示監測等作用。於是不少人開始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森林的樂趣,去領略大森林對人體的各種益處。
  當你步入蒼翠碧綠的林海裏,會驟感舒適,疲勞消失。森林中的綠色,不僅給大地帶來秀麗多姿的景色,而且它能通過人的各種感官,作用於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和改善機體的機能,給人以寧靜、舒適、生氣勃勃、精神振奮的感覺而增進健康。
  據調查,綠色的環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體腎上腺素的分泌,降低人體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它不僅能使人平靜、舒服,而且還使人體的皮膚溫度降低1°C-2°C,脈搏每分鐘減少4-8次,能增強聽覺和思維活動的靈敏性。科學家們經過實驗證明,綠色對光反射率達30%-40%時,對人的視網膜組織的刺激恰到好處,它可以吸收陽光中對人眼有害的紫外線,使眼疲勞迅速消失,精神爽朗。
  經研究,森林中的植物,如杉、松、桉、楊、圓柏、橡樹等能分泌出一種帶有芳香味的單萜烯、倍半萜烯和雙萜類氣體殺菌素,能殺死空氣中的白喉、傷寒、結核、痢疾、霍亂等病菌。據調查,在乾燥無林處,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有400萬個病菌,而在林蔭道處只含60萬個,在森林中則只有幾十個了。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還能吸收有害氣體。據報道,0.4公頃林帶,一年中可吸收並同化100000千克的污染物。1公頃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千克的二氧化硫。因此森林中的空氣清新潔淨。據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森林和原野裏有一種對人體健康極爲有益的物質--負離子,它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使呼吸平穩、血壓下降、精神旺盛以及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有人測定,在城市房子裏每立方釐米只有四五十個負離子,林蔭處則有一二百個,而在森林、山谷、草原等處則達到一萬個以上。
  此外森林還有調節小氣候的作用,據測定,在高溫夏季,林地內的溫度較非林地要低3℃-5℃。在嚴寒多風的冬季,森林能使風速降低而使溫度提高,從而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此外森林中植物的葉面有蒸騰水分作用,它可使周圍空氣濕度提高。
  總之,森林是陸地生態環境的主體,是大自然的調節器。保護森林就是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也就是保護人類自己。讓我們爲保護大森林出力,讓大森林爲人類造福!

污染導致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瀕危程

    新華網武漢4月23日電(記者姚潤豐)我國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正面臨嚴重威脅,主要經濟魚類四大家魚的種苗産量已由最高年份的300億尾下降到目前的4億尾,有活化石之稱的中華鱘天然個體數量已不足500尾,水中大熊貓白鰭豚、白鱘、長江鰣魚等已瀕臨滅絕。

    這是農業部漁業局副局長、中國漁政指揮中心主任李健華在此間舉行的2004年長江珍稀水生動物增殖放流活動中透露的。他說,隨著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及水域生態環境面臨著諸多方面的嚴重威脅,水生生物資源嚴重衰退,水域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水域荒漠化日趨明顯。具體有三大因素促成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瀕危程度正不斷加重。

    水域污染導致長江水域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沿岸僅工業企業及城市年污水排放量就達142億噸,占全國的42%以上;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的過量排放,在長江形成長達560公里的岸邊污染帶,長江大部分水域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江段及支流富營養化現象嚴重。工業污水、城市污水的過量排放及污染事故的頻繁發生,造成餌料生物大量死亡,部分水生生物産卵和索餌場所被破壞,水生生物得不到有效補充,致使水域生産力不斷下降,水生生物總量減少,水域生態環境質量下降。

    過度捕撈造成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嚴重衰退。長江流域擁有各類漁船2萬餘艘,專業捕撈漁民5萬人,兼業漁民20余萬人,捕撈強度大大超過了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承受能力,直接造成水生生物資源日益衰退,而電毒炸魚等非法作業方式的使用進一步加劇了資源衰退趨勢。長江淡水捕撈産量近年來一直維持在10萬噸左右,不足最高年份的四分之一。主要經濟魚類的漁獲組成也日趨低齡化、小型化、低值化,捕撈生産效益顯著下降。

    人類活動造成水生生物棲息地及生態環境的直接破壞。由於水電工程建設、圍湖造田、采砂作業、疏浚航道等人類活動的影響,尤其近年來長江流域水電梯級開發的力度在不斷加大,這些水電工程建設在創造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同時,對長江生態環境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改變了長江原有地質形態和水系分佈,破壞了長江各類水生生物的棲息場所及生態環境,造成長江水生生物洄游通道被人爲切斷,生存空間不斷縮小,索餌、産卵等重要棲息繁衍場所不斷喪失,嚴重威脅到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的生存條件,對長江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的影響尤爲明顯。(完)
 
       人與自然

    近代以來,由於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類實踐的範圍不斷擴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轉化爲人化自然,人類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時,對自然均衡狀態的破壞也達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目前全球存在的人與自然的問題:人口問題(人類自身問題)、資源問題(自然問題)、環境問題、生態問題(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相當突出。 

        環境污染、生態失衡已成爲世界性公害。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目前全世界有10億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嚴重的城市,而在潔淨環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少安全用水,每天有數以萬計人的死與水污染有關,食品中毒事件經常發生。由於自然資源非正常利用,異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擾了自然生態的正常演化,破壞了整體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平衡,出現了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其中:臭氧層的破壞溫室效應酸雨危害,已成爲世界性的生態危機的三大突出問題。人與自然關係嚴重失衡,造成這一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個方面不可忽視:一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水平有限;二是人類對技術的控制能力不夠;三是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區利益、集體利益以及個人利益代替了人與自然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四是價值偏見。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資源的使用價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內在價值,爲了滿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對自然資源進行掠奪性開採,以至危及人類的持續發展。 

    在唯物辯證法看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我們面對的現實世界,就是由人類社會和自然界雙方組成的矛盾統一體,兩者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一方面,人與自然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人由自然脫胎而來,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的存在和發展,一刻也離不開自然,必然要通過生産勞動同自然進行物質、能量的交換。隨著生産力水平的提高,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現在的自然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自然,而是到處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記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聯繫、相互滲透越來越密切。人與自然之間客觀上形成的依存鏈、關聯鏈和滲透鏈,必然要求人類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推動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自覺地接受社會規律的支配,同樣要自覺地接受自然規律的支配,促進自然與社會的穩定和同步進化,推動自然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另一方面,人與自然之間又是相互對立的。人類爲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總是要不斷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狀態,並改變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復到自然狀態。人與自然之間這種否定與反否定,改變與反改變的關係,實際上就是作用與反作用的關係,如果對這兩種作用的關係處理得不好,特別是自然對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發性,這種自發性極易造成人與自然之間失衡。此外,由於人類改造自然的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具有雙重性,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如果人類能夠正確地認識到自然規律,恰當地把握住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就能不斷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強人類對自然的適應能力,提高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對自然界更深層次的本質聯繫尚未認識到,人類與自然一定層次上的某種聯繫尚未把握住的情況下,改造自然,其結果要麽自然內部的平衡被破壞,要麽人類社會的平衡被破壞,要麽人與自然的關係被破壞,因而受自然的報復也就在所難免。恩格斯曾就此告誡過人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又取消了。恩格斯還以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變成沙漠爲例論證了自己的觀點。 

  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協調發展關係,實現人類與自然界關係的全面、協調發展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爲此,首先必須確立大自然觀。現代意義上的自然觀,真正視人類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的整體,從整體上把握住規律,並以此作爲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礎。其次,必須走出人類中心的誤區,建立人與自然全面和諧共處和協調發展的關係。科學證明人類不過是衆多生物種類中的一種,人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萬物的尺度,同時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類的認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況且人類的認識正確與否、能否得到完善和發展,一點也不能離開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動(即實踐),尤其是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更是離不開人與自然的聯繫,在當今世界變革的大潮中,新出現的諸如大科技觀持續發展觀生態價值觀等等,就是對人類中心論的否定。其三,必須全方位的探討自然的價值。不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從自然中獲取有利於人類發展的使用價值;同時要善待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要樹立大價值觀念,即在評價一切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時,不僅要考慮其經濟價值,而且要考慮其生態價值;不僅要考慮眼前價值,而且要考慮長遠價值;不僅要考慮從自然中所得,還要考慮如何回報自然等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關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協調發展。

  生態新能源資訊資訊[本稿由劉  芳提供 woshiwanxiaolei@sina.com

1、瑞典將在德國建設無二氧化碳電廠
   瑞典國有電力集團Vattenfall日前稱,將耗資5140萬美元在德國建造世界上首座無二氧化碳褐煤示範電廠。公司發言人 稱這種電廠爲全世界首座。電廠裝機爲3萬千瓦,預計2008 年投運,地址在柏林東南的施普倫貝格。
   新電廠將使用"含氧燃料工藝"分離二氧化碳,然後再把它永久儲存在地下。瑞典公司稱,廢棄石油和天然氣的儲存也可使用該技術,但是研究者稱目前還未找到長期儲存廢氣的辦法。
   這個示範工程不發電,只生産工廠自己所需要的熱能。如果 新工廠達到目標,瑞典公司再繼續建設示範電站。他們認爲最重 要的是要表明"含氧燃料工藝"商業電站在經濟上是可行的。公司希望新發電廠在2015-2020年期間投入商業運行。
   瑞典公司首腦呼籲全世界實施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並稱他與美國官員的討論使他深信可能找到綜合解決方案。排放交易達 到每噸20歐元才能使此項技術可行,因爲工業界大幅度降低廢 氣排放需要高額費用。
   而綠色和平組織則認爲Vattenfall 試圖欺騙生態學者,並 聲稱把二氧化碳儲存在地下是擴大使用礦物燃料的藉口。其發言人稱,二氧化碳在某些條件下會返回地面,加熱地球。此外" 環境有益的電廠",對放棄燃煤轉向使用可轉換能源和清潔燃料 是個障礙。 新電廠是發展和商業化該技術研究專案的一部分。 Vattenfall公司目前在投資建設環保型電廠專案上面臨自己祖國 瑞典的很大壓力。圖爲美國高效燃煤電廠。

2、勝利油田黃河三角洲風能發電專案開發啓動
   日前,勝利油田在東營投入4.5億元,利用當地風能資源優勢,著手開發風能發電專案。
   黃河三角洲地勢平坦,瀕臨遼闊的渤海,具有無屏障、風力密度均勻等優勢,經有關部門勘測,屬風能一類區。據介紹,此 專案一期工程計劃投資4.5億元,裝機規模爲4.5萬千瓦。
   目前,油田在這個地區已建成兩個測風塔,測風設備運轉正常,並開始收集相關技術資料。預計此專案在明年年底可建成投入運營,用風力發電將成爲東營新的景觀。

3、浮萍繁殖將爲宇航員輔助供應氧氣和飲用水
   近日,六0二所與福建農科院合作研究的國家航太高新技術專案 ---浮萍濕養繁殖技術課題專案在該所通過航天部專家組驗收。 浮萍濕養繁殖技術研究在國際上尚屬首次,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 前景,引起了我國航太技術專家的廣泛興趣和高度關注,這是六 0二所繼爲神州五號製造航太座椅後,將爲我國航太事業作出的 又一重要貢獻。  
   未來空間站宇航員氧氣和飲用水的供應,是制約宇航員在空間站滯留時間長短、影響空間站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六0二所與福建農科院浮萍研究中心聯合成立的浮萍濕養繁殖課題組通過 長期的探索、研究,選定浮萍繁殖作爲解決未來空間站宇航員氧 氣和飲用水的供應、改善宇航員生存環境的一項關鍵技術環節。

4、國內最大規模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在天津建成供電
  國內最大規模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天津雙港垃圾焚燒發電廠經過近半年的成功試運行,昨天(523)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開始向天津電網供電。雙港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建成,創造了國內 規模最大、自動化水平最高等多項紀錄,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 ,年上網發電量1.2億千瓦時,相當於每年節約標準煤4.8萬噸。  
   雙港垃圾焚燒發電廠位於天津市津南區雙港鎮,是被國家建 設部認定的我國垃圾發電領域唯一的國家級"科技示範工程"。該工程總投資5.4億元人民幣,引進3台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爐排 式垃圾焚燒爐。這座發電廠完全按照迴圈經濟的思路進行運作, 把垃圾焚燒發電,把廢渣用來制磚,把餘熱用來取暖,最終只剩下蒸汽向空中排放,形成一個完整的迴圈經濟鏈。據悉,目前, 該公司燃燒廢渣用於制磚的工藝已通過國家有關部門鑒定,年內即將批量生産,投産後,每天可以生産建築用磚500餘噸。而垃 圾焚燒産生的煙氣經處理後,排放指標也可達到歐盟標準,達到 居民區的環保要求。

5、我國最大風力電場將於9月在廣東省投産裝機
  從電力和氣象部門獲悉,廣東的風力發電、核電等新能源都將迎來一輪高速增長期。廣東省綿長的海岸線上,適宜風力發電的區域都已經納入風電場的建設規劃,未來的67年內,廣東的風力 發電能力將提升數倍。從廣東省氣象部門獲悉,惠來石碑山10萬千瓦風電場擁有近200颱風機,將是全國裝機容量最大的風電場 。惠來石碑山風電場的建設方廣東粵電集團昨透露,這個目前中國最大的風電場有望今年9月份就陸續投産,屆時將給廣東帶來超過2萬千瓦的電力供應。

6、殼牌爲青海提供太陽能電力
  殼牌中國集團總裁王郁章日前宣佈,將爲青海省的12個偏遠村莊提供太陽能電力。  
 據介紹,殼牌太陽能有限公司將爲這些村莊安裝中央太陽能 發電系統。這是由德國復興信貸銀行和中國財政部共同提供資金的一個試驗性專案的一部分,將爲551個尚不通電的家庭提供電力。  

72010年前出臺相關能源法規避資源危機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24日指出,中國能源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只考慮高速度,而不考慮能源發展的承受能力。
  他是在第八屆北京科博會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上作出上述表示的。在同一場合,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周長益透露,中國擬在2010年前出臺《迴圈經濟促進法》,以應對當前嚴峻的" 資源危機"
  據周長益透露,今年國家將加快研究並提出迴圈經濟的法律法規框架以及《迴圈經濟促進法》的立法建議。當前正抓緊制定 資源綜合利用條例,廢舊家電及電子産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廢 舊包裝物回收利用管理辦法等發展迴圈經濟的專項法規。同時正 加快制定用能設備能效標準,重點用水行業取水的標準,重要耗 能行業的節能規範等發展迴圈經濟的標準規範,逐步將迴圈經濟 發展工作納入法制化的軌道。
  與此同時,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永幹也分析指出,國家選擇電力發展道路:一是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努力發展電力供應,以滿足經濟發展;二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首先考慮能源發展的承受能力,再考慮經濟發展速度。
 國家能源高層的清晰表態,再次向外界發出一個明確的資訊,即如果經濟的高速增長是以資源、能源的高消耗爲條件,那麽這種能源、資源的消耗就沒有必要得到滿足。

8"綠色"交通催生CNG市場
  天然氣汽車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高節能、低污染、經濟安全的新型燃料汽車。在國家重視環境保護、車輛安全性能的大背景下 ,天然氣汽車已在我國許多城市得到推廣和應用。CNG(壓縮天 然氣)汽車以其燃料價格低、汽車排氣污染小、不積碳及車輛部 件損耗小、安全可靠、車輛改裝簡單、車輛運行平穩等優勢得到 了車輛擁有者的廣泛認同。  
  就國家而言,環保指標已成爲考量當今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加之能源價格上漲、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等問題,越來越 多的消費者青睞天然氣汽車。同時,石油資源短缺造成的油價持 續上漲、能源結構調整、治理污染等客觀因素,也使人們在尋求新的能源。根據目前我國能源結構,天然氣儲量非常豐富,發展 天然氣清潔燃料汽車對於解決汽車排放污染、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可以一舉數得。從消費者來說,僅今年半年時間,汽油、柴油價格大幅度上漲,累計漲幅超過40%和接近40%,這對以燃油爲主的 車輛擁有者來說,加大了車輛的運行成本。

  9、世界各國爭相開發風電新能源
   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中,風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利用風能發電以其“環保、節能”的特點日益引起衆多國家的高度重視。德國風力發電目前占總電力生産的3.5%%,美國去年新安裝的風力發電設備可滿足47.5萬個家庭的用電需要。儘管現在的風力發電量不到全世界發電總量的1%%,但預計到2020年,它將提供世界電力需求的10%%,並在全球範圍減少100多億噸二氧化碳廢氣。

  10、蘇北沿海具有得天獨厚雙重優勢
  蘇北沿海風力資源豐富,蘇北沿海海岸線954公里,完全符合風力發電機的風速要求,在蘇灘塗和沿海大規模建立風電場,既能夠獲得海上風力發電的高效率,又能夠在退潮期間享受陸上施工的便捷條件,全球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和我國的蘇北地區具有這樣得天獨厚的雙重優勢。蘇北沿海灘塗淺海裏建立風電場,不僅風速高,而且湍流低,風力機折舊可延長35%%,發電成本還將大幅降低,完全可以低於煤電發電成本,在長三角這個電力負荷中心完全具備了與火電競爭的條件。同時,蘇北沿海處於長三角的腹地,距電力負荷中心很近。據測算,在現有的技術和施工條件下,鹽城沿海(含淺海)已具備了8000萬千瓦以上的風力發電的開發潛力(相當於全省目前發電總量4倍)。
  另一方面,利用風能資源進行發電,還可以帶動風電設備産業的發展。風電設備産業涉及到電機、塔架、風葉、機械傳動、數控、輸變電機組與設備等行業。如果能抓住機遇,大力發展風電機製造,在蘇北沿海經濟帶就打造出一個高新技術産業――風電機全球生産基地。
  關鍵在制定政策和引進戰略投資者
  受技術發展水平的制約,風電仍處於起始階段,政府必須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這是經濟發達國家促進風電發展的共同作法。我國目前風電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清晰的發展目標和有效的政策機制;國內風電設備製造水平不高,風電建設投資大、電價高;風電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風電資源評價工作滯後;缺乏融資渠道,市場的准入阻力大;電價水平與成本、技術不協調。爲此,省發改委提出蘇北風電發展的政策框架:加大國內投資力度,抓緊利用外國政府混合貸款;確定合理的風電價格;優惠電價政策;制定稅收激勵政策;建立科、工、貿相結合的新産品開發機制;出臺清潔能源補貼政策;培育我國風電諮詢和服務政策等。
  可以相信,通過政府和地方的共同努力,引進國際戰略投資者,真正發揮蘇北突出的比較優勢,爲蘇北實現新型工業化和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的能源支援
  11、中國青年報:拒絕高耗能的“中國製造”
  “我們不需要高耗能的經濟增長,我們需要生態的‘中國製造’。”這是廣州美術學院研究生導師、陶瓷研究中心主任張海文教授說的一句話。他爲中國以污染環境、犧牲有限的能源來打造“中國製造”,追求過快的增長率而焦慮。廣東省楓溪陶瓷工業研究所所長陳史明也發出了同樣的感慨,他告訴筆者,我們應該打造“中國製造”,但不是以犧牲能源爲代價。他舉了這樣一個事例:在法國,1噸瓷泥能生産200萬元的産值,而在潮州,産值卻不會超過2萬元(潮州陶瓷工業的附加值在全國陶瓷工業産區是最高的)。去年潮州的陶瓷工業産值是160億元,如果按照1噸瓷泥産值2萬元算,消耗瓷泥就達80萬噸,這個曾蘊藏豐富瓷泥的産瓷區,如今70%的瓷泥卻是從外地買來的。
  最近一期《南風窗》刊登《中國的高耗能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改變》一文,談到首鋼不僅是個高污染企業,而且是一個高耗能企業,中國生産1噸鋼,消耗能源是日本和韓國同行的兩倍。中國這個經濟迅速增長、有13億人口的大國對能源的需求是驚人的,而它對能源的浪費也同樣是驚人的。要産生1美元的國內生産總值,中國消耗的能源是世界水平的3倍,日本的7倍。
  中國的能源浪費對世界原油價格産生了很大影響。去年,我國每天要進口240萬桶原油。據美國能源部估計,這一數位在2030年會達到840萬桶。說到原油,讓人想起電動自行車,這種環保、節約能源的車的發展卻受到抑制,而污染、高耗能源的摩托車卻大行其道。地方部門分權,助長其崇尚短期、局部利益,不顧大局。一些地方至今還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是因爲不能收取稅費。我國交通工具消耗的能源增長速度令世界矚目,目前中國的汽車達2400萬輛,56%的汽車至今還未達到新的污染排放標準。中國也在爲這種高耗能的增長方式付出沈重的代價。世界銀行估計,中國每年因此造成的工業産值和人民健康方面的損失達1200億美元。這即便對一個經濟發達國家也是不能承受之重。
  中國現已成爲世界第二外資流入大國,每年外資額在1500億元以上,外商投資企業已達51萬多家。這麽多外資企業進入中國,看中的是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低廉的資源。比如,1噸瓷泥在外國需要幾萬元成本,而在中國卻只需要幾百元錢。一個日本商人曾直言不諱地說,他來中國投資,是因爲企業需求的原料日本政府已禁止開採,而在中國還能以低廉的價格買進。中國很多原材料的價格在國際市場都十分低廉。比如,鎢是重要的戰略礦產資源,被稱爲“工業牙齒”,中國卻用占世界不到40%的鎢礦資源,滿足全球80%多的鎢需求。如今除中國、俄羅斯鎢精礦開採較多外,美國近年沒有或很少開採國內的鎢精礦,美、日均對鎢精礦實行戰略儲備。一旦國際市場供應緊張,中國鎢品供應可能提價時,美國就抛出儲備,打壓鎢價。可是還沒等美國“打壓”,中國的開採者們爲了爭奪國際市場竟“窩裏鬥”,自家打起了價格戰。由於缺少有效的控制手段,寶貴的鎢資源被大量消耗。
  資源消費量世界第一的排位,使我們陷入了本國資源過度開採瀕臨枯竭、對國外資源依賴度增加的被動局面,這不能不引起深思。

  12、利用廢礦區 葡萄牙將建世界最大太陽能電站
  本網訊 據英國《衛報》報道,日前葡萄牙公佈了一項建造世界最大太陽能電站的計劃。新太陽能電站電站占地250 公頃,比現今世界最大的太陽能電站還要大7倍,潛在裝機爲11.6萬千瓦,可爲13萬人提供電力。所發電力將以政府定價送上葡萄牙國家電網。
  葡萄牙報紙稱,該專案總投資爲2.9億英鎊,跨國公司西門子將參與建設該電站。由於太陽能電站和工廠對當地影響巨大,得到政府關注。能源部已經授予該專案許可證,目前財團正在等待葡萄牙政府批准。該專案得到國際銀行特殊新能源投資的資助,完成電站建設需要4-5年時間。
  電站選址在一個廢棄的鐵礦附近,有足夠的場地。英國公司是原鐵礦主人。該鐵礦19世紀70年代奠基,20世紀 60年代關閉。採掘方式爲露天和井下。場地主稱,傾斜的地面很利於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吸收光線。電池板安裝在木架上而不是一般的鐵架上。該地點炎熱,居民稀少,一年每平方米可得到1890千瓦時陽光,是歐洲大陸發展太陽能最好的地區之一。
  主要由德國公司組成的一個財團計劃架起116排太陽能電池板。德國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稱,他們還計劃在選址建設一個工廠,能爲歐洲這個最窮困地區增加250個永久性的工作機會。
  由於老礦區占地遠遠多於250公頃(礦區占地620公頃),投資財團稱,如果可能,他們將擴大裝機。
  去年德國萊比錫附近的太陽能電站稱自己爲世界之最,該電站占地20公頃,裝機爲5兆瓦。韓國一座裝機爲1.5 萬千瓦太陽能電站明年投運。據報道以色列打算在沙漠地區建設一座裝機爲10萬千瓦的太陽電站,並留有擴建餘地.

  13、氫能源應用國際會議在冰島舉行
  42728日,冰島新能源公司主辦的氫能源開發和利用國際會議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市召開。參加此次會議的有中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丹麥、法國、德國、義大利、美國、日本等15個國家的專家和代表。冰島政府總理在大會的開幕式上致辭。他呼籲全球各國應當攜手面對人類面臨的能源危機以及環境問題,爲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共同努力。在會上,與會的各國專家就氫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的現狀進行了研討,並對未來氫能源的應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冰島是歐盟投資進行氫能源開發和利用試驗的主要基地。目前,冰島的氫能源開發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冰島現在已有三輛以氫氣爲燃料動力的公共汽車和一個氫汽加油站投入正常運營和使用。現階段氫能源投入實際使用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氫氣的開發成本以及安全使用問題。但是,有關專家預計,到2020年,世界上將會有10%的公交車輛採用氫能源作爲燃料。冰島政府希望:2050年,冰島將成爲世界上首個完全採用氫作爲汽車動力燃料的生態國家。